.
点击注册
  • 博彩资讯 上午转发反诈知识下午琢磨“忽悠”同学我在高校反诈工作室里当“骗子”

    发布日期:2022-07-09 18:52    点击次数:160

    博彩资讯 上午转发反诈知识下午琢磨“忽悠”同学我在高校反诈工作室里当“骗子”

    74f04fc189cef28a2e2a91b3703b9629.jpeg

    樊俞理(图右橙色上衣)在“邱指导”(民警)和梁旭老师(黄衣)的指导下,与其他工作室成员一起开展模拟“诈骗”测试。

    我叫樊俞理,男,21岁。我是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的一名学生,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,今年读大三。在学校里我有多重身份:我是系学生会主席,还是班上的防诈骗宣传员。我的另一个身份是学校反诈工作室的成员,负责在进行校内模拟诈骗测试的时候当骗子。就前两天,上午我刚在班级群里转发一条防诈骗小知识,下午就开始“行骗”了。

      

    我也曾是个被“冲Q币”坑过的孩子

    别看我说得玄乎,其实往前说我和绝大多数同龄人一样。

    我是湖北武穴人,读大学时才来到武汉。此前我的兴趣爱好和绝大多数男孩子差不多,喜欢玩电脑游戏,也喜欢在电脑出毛病时自己拆了做研究,这也是我会选择现在专业的原因。

    可能是因为爱玩电脑,爱上网,我很早就接触到了电信网络诈骗。当然,这里的“接触”是指我不幸成了受害者。那时我还在上初中,冲Q币玩游戏,正规渠道10元钱可以冲10个Q币,我在一个QQ群里看到一条信息,说是一两元钱就可以冲10个Q币,就马上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兴冲冲充了值,结果钱肯定是打了水漂。

    虽然被骗的钱不多,但是也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。再想想现在新闻报道里,动辄数万甚至更多的钱被骗子卷走,足以看出电信网络诈骗的可怕。

    2020年9月,当我们班的辅导员梁旭老师邀请我加入反诈工作室时,我马上就答应了。原因有以下两点:第一是反诈工作室2019年6月成立,但截至加入之前我并不知道具体的成员有谁,也就是说工作室成员的身份对其他同学是保密的。第二是工作室会以模拟诈骗的形式让其他同学们切身体会电信诈骗,从而增强反诈意识。在我看来,这是一份神秘且有意义的工作。

    加入组织才发现当骗子是门技术活儿

    加入反诈工作室后,我发现工作远比我想象的更复杂。

    工作室由8名老师、2个民警以及34位学生组成,分为6个部门:策划部主要负责编写话术本、业务部主要负责实施诈骗、资源部主要负责准备道具,例如兼职诈骗的宣传海报和朋友圈动态等、技术部主要负责搭建诈骗网站、宣传部主要负责运营工作室的微信号、财务部主要负责管理骗来的“赃款”,并通过辅导员返还给受害人。

    我被分在了业务部,相当于诈骗团伙中的话务员,负责与目标对象直接沟通,诱导其上钩。

    今年5月10日,第一轮模拟诈骗测试启动。工作室制作了一个类似征信网的钓鱼网站,以及一个冒充学校财务部老师名义的发学杂费补交信息,我负责通过事先注册好的专用QQ发送到各班级群和同学们的个人私信中。第一轮测试的1754名同学中,有21人被骗。测试后,辅导员专门对上当受骗的同学进行了反诈知识培训

    骗子不好当。我发出模拟诈骗信息后,有的同学直接拉黑;有的同学马上在平台进行了举报,相关诈骗账号马上被封;负责任的班干部看到疑似诈骗信息后直接撤回,不少同学当天就将收到的信息转发给老师求证,完全不给我们这些“骗子”任何机会。

    今年6月份的第二轮模拟诈骗测试中,受骗率已经从此前的1.2%下降至0.9%。7月初学校放假后,工作室开启了第三轮测试。

    9d558a5cb8f0152c0cff1f38245239d4.jpeg

    藏龙岛派出所教导员邱波指导樊俞理改进“诈骗”话术。

    被怼了开始挺难受仔细琢磨又开心了

    可能熟悉我的人都觉得我挺和气的,但是现在我必须让自己变得“凶狠”起来。这是藏龙岛派出所教导员邱波告诉我的,作为反诈工作室的业务指导,他在我们编写话术和行骗的过程中给予了许多建议。

          3月3日0—24时,云南新增确诊病例6例,其中境外输入2例(缅甸),本土4例(瑞丽市在抵边严管区核酸筛查中发现1例、腾冲市在重点人群定期核酸筛查中发现1例、河口县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2例)。

    与前两轮测试发送的信息不同,第三轮测试中设置的是冒充公检法诈骗,要求我直接打电话与目标对象沟通。结果我的第一次尝试就出师不利。

    当我刚说完“我是派出所民警,你的银行卡涉嫌洗钱,请配合我们调查”的开场白,对方直接在电话中回怼我,怼完就挂断了电话,完全不给我“反击”的机会。当时,我心里憋屈得很。

    “同学们怼的不是你,而是骗子,怼骗子的同学越多,上当受骗的同学就越少。”邱指导的话让我一下开心了起来。

    他告诉我,电话沟通中,语气、声调、用语都会传递信息,说话时不能有“学生气”,因为真正的骗子在冒充公检法诈骗时,往往语气十分强硬——“你如果不配合我们的调查,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!”

    另外他还告诉我,沟通中要懂得随机应变,例如对方问“你是哪里的民警?”就得马上对得出,还要说得理直气壮。

    这些对于我来说无疑是新的挑战。加入反诈工作室以来,我不仅通过研究网上的一些诈骗案例,提高了反诈识诈的能力,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和应变能力。现在,我们反诈工作室的成员们每天琢磨最多的事情就是如何当好“骗子”。每次讨论中,我们会不断修改话术本,策划更多的实战。因为我们离骗子越“近”,同学们就离骗子越远。